close

愛因斯坦與音樂 (一)

偉大的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領域裡發表了震驚世人的相對學說,使人類的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事實引起了全世界醫學科學家們的關注,美國腦學家曾經對愛因斯坦的腦細胞組織進行了切片觀察。發現他的腦細胞之間的突觸多于一般的普通人。所謂突觸即指一個神經元向其它神經傳遞信息和交換情報的物質。醫學研究結果表明,過量的突觸是一種叫做棘突觸的物質,該物質發育速度緩慢,人類只有在不間斷的學習過程中,才能使棘突觸數量自然增加,故而學習能力便相應提高。反之,停止學習則棘突觸會不斷減少。因此,該物質數量的增減與人類學習成正比,會隨環境而變化。愛因斯坦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與不斷研究中度過的。

那麼,使得愛因斯坦在世界科學領域迸出火花,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呢?就是音樂。對於音樂的熱愛和學習,是開啟愛因欺坦科學大腦的主要促因。至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上述結論:

一、激發創造性思維的音樂環境

愛因斯坦從小並不是一個神童。相反,被人們懷疑是“傻子”,在小學讀書期間,曾被訓導主任斷言:該學生將是一事無成。而正是這樣的學生,日後卻成了一位驚動世界的天才科學巨人。這首先要歸功於愛因斯坦所生長的良好環境。他有著一位偉大的、極具音樂素養的母親,愛因斯坦幼年時經常躲在家裡的樓梯暗處,長久地聆聽母親彈奏優雅的鋼琴音樂,小愛因斯坦被音樂聲中的美深深吸引,幼稚的心靈在音樂中感受到花的芳香、夜的寧靜,……旋律的層出迭起,五彩紛呈,又使他感到似乎有某種深深的奧秘要等著他去探尋,他貪婪地吸吮著其中的養份。

這種在音樂中所得到的探知欲,也使得當時小小年紀的愛因斯坦象全神貫注地欣賞音樂一樣,聚精會神地琢磨著父親送給他的小小指南針,他在思索指南針裡是否與音樂存在著相同的東西,這或許就是一種奧秘,是需要尋找的未知。於是,在他的腦海裡競冒出了一個念頭:這根指南針一定是有個什麼東西在推它?或許就是從這裡起音樂已悄然在他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探索自然、探索科學的種子,為他開啟了智慧之門。後來,母親開始教愛因斯坦彈奏鋼琴和拉小提琴,使他對音樂有了更深邃的感悟,他察覺到了音樂內的數學結構,認為“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來組成,也可以由數學公式來組成。”這是何等的奇思聯想啊!真正是由音樂引導他進入到了廣闊而深涵的未知境界,並使其形象化。愛因斯坦對變奏曲極感興趣,在學習演奏過程中,通過無數次練習各類復雜多變而豐富的音型節奏,培養了他日後攻克科學難題的堅強意志,也奠定了他創造性的思維意識。在他成年後研究相對論的日子裡,正是在彈奏了一番鋼琴後激發了靈感而解決了難題。

在愛因斯坦的成長過程中,音樂始終伴隨其一生,特別是在青少年時代的豐富多彩的音樂生活,如同學間、週末家庭式的音樂聚會,募捐音樂會等等,良好的音樂環境大大擴展了他的右腦思維能力,也構成了其左右腦思維的均衡性。研究者們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證明愛因斯坦和多數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一樣,為右腦發達型科學家。

愛因斯坦與音樂 (二)

二、音樂技能與右腦的訓練

也許,在當時愛因斯坦的母親並沒意識到,音樂是啟蒙科學之門的一條智恝途徑,但她為愛因斯坦選擇的兩種樂器──鋼琴和小提琴,本身在技法訓練上的要求就已涉及到了大腦與身體協調、同步運作的相當程度。其一,鋼琴是一門腦、手、腳並用的樂器,在愛因斯坦所喜愛的作曲家中,巴赫的鋼琴賦格曲,是一般學琴者所畏懼的復調式作呂,彈奏時往往顧到右手顧不了左手,或造成左右手快慢不一的局面,這常由左右腦活動不相協調所致,需經過認真刻苦的練習才能達到協調一致。可以想見,愛因斯坦正是源於對音樂的興趣和認真系統的學習,方達到了較高的藝術造詣;其二、小提琴是世界上最難演奏的樂器之一,需要演奏者具備優秀的音樂之耳和準確的演奏把位。沒有長期的音樂藝術燻陶,沒有持久的、精心的雙手同步練習,是無法準確把握住這一高技能的樂器的。因此,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的技術也是相當高的。這是因為愛因斯坦從小就得到了科學的技能訓練,以及優美深刻的古典音樂內涵所賦予他的科學想象和思維方式造就了他。

音樂技能的訓練與右腦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小提琴和鋼琴的演奏屬於觸覺鍛鍊的一種動作形式,均需通過人的手指頭進行多種樣式觸碰琴鍵或是琴弦,以此來表現復雜而動聽的樂曲。手指在這樣一種運動中,產生左右腦指揮的運動記憶,而復雜的手指運動加上音樂化的心理活動,便使右腦的神經元受到一定程度的激,故而產生興奮,其標志,有關書籍稱之為“動作電位”。這個電位差變化很大,經過實驗,得出大約僅0.5到1毫秒間。這種情形的產生就會沿著神經纖維進行傳導,領先神經元上的突觸,將信息由一個神經元帶至另一個神經元。在演奏過程中,由於人的手指活動與心理活動頻率在短時間內猛增,就需要更多的突觸擔任傳遞工作,天長日久,右腦的突觸也就隨之相應增加。愛因斯坦正是長期得益於如此的大腦活動規律,在形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兩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因而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他也嘗到了多數人未有過的甜頭。

音樂的啟迪開發了右腦,也更豐富了人的想象力。音樂的特性是幻想,具體地說,是對宇宙和整個世界的一種深性的、神秘的幻想,人們通過音樂進行中的多層次的變化,諸如力度的強弱、音色的多變,旋律的豐富、節奏的快慢等,來感悟生活,對自我及週圍生活的體驗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聯想、回憶、幻想、憧憬……。愛因斯坦或許正是得益於古典音樂中和聲的變化規律協和與不協和的對立統一規律,進而引發了“相對論”學說的靈感。因為我們同樣可以視音樂中的對立統一規律為客觀世界的反映。愛因斯坦憑借音樂中所蘊藏的豐富內涵來伴隨自身的科學研究,他認為音樂中有一種力,自然中也有一種力。這一看法無疑導致了以往關於宇宙結構觀念的一場革命,推動了科學史的進程。

音樂鍛鍊了愛因斯坦的右腦並賦予他無窮的想象,音樂也是他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愛因期坦認為:“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文章轉載自http://thewsoupo.pixnet.net/blog/post/2659833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YU298106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